蹈常习故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。
出处宋·苏轼《伊尹论》:“后之君子,蹈常而习故,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。”
例子而旧有的文学则蹈常习故,始终不脱古人的窠臼。郭绍虞《中国文学批评史》二
基础信息
拼音dǎo cháng xí gù
注音ㄉㄠˇ ㄔㄤˊ ㄒ一ˊ ㄍㄨˋ
繁体蹈常習故
感情蹈常习故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守旧。
近义词蹈故习常、蹈常袭故
英语move in a groove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食指大动(意思解释)
- 武不善作(意思解释)
- 经文纬武(意思解释)
- 妇人醇酒(意思解释)
- 严阵以待(意思解释)
- 青山绿水(意思解释)
- 门当户对(意思解释)
- 香销玉沉(意思解释)
- 流离转徙(意思解释)
- 朝令夕改(意思解释)
- 铁面无私(意思解释)
- 因噎废食(意思解释)
- 神采奕奕(意思解释)
- 安眉带眼(意思解释)
- 敷衍了事(意思解释)
- 气象万千(意思解释)
- 偶一为之(意思解释)
- 经纬天地(意思解释)
- 有血有肉(意思解释)
- 生公说法(意思解释)
- 定国安邦(意思解释)
- 春光明媚(意思解释)
- 交臂历指(意思解释)
- 羊质虎皮(意思解释)
- 尽诚竭节(意思解释)
- 引领翘首(意思解释)
- 飞蛾扑火(意思解释)
- 草满囹圄(意思解释)
※ 蹈常习故的意思解释、蹈常习故是什么意思由普词查(pmcha.com)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只争朝夕 | 比喻抓紧时间,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。 |
饱经沧桑 | 饱:充分地;经:经历;沧桑:沧海桑田。意思是说沧海变成桑田;桑田变成大海。比喻世事变化很大。形容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。生活经历极为丰富。 |
绝长续短 | 绝:截断。截取长的,补充短的。比喻用长处补短处。 |
囊萤映雪 |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,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。后形容刻苦攻读。 |
锲而不舍 | 锲:雕刻;舍:停止。不停地雕刻。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。 |
玉卮无当 | 卮:古代盛酒的器皿;当:底。玉杯没有底。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。 |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|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。 |
古色古香 | (陈设、器物或艺术品)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。古香: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。 |
路无拾遗 | 见“路不拾遗”。 |
归马放牛 |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 |
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 | 事:侍奉,服侍。忠义之臣,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;贞节的妇女,不再嫁第二个丈夫。指忠诚不二。 |
乳臭未干 |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。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。 |
命与仇谋 | 仇:仇敌。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。形容命运不好,常遇挫折。 |
大开方便之门 | 给予极大的方便。 |
亡命之徒 | 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 |
屡试不爽 | 屡次试验都不错。 |
不问青红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问情由。 |
举目无亲 | 举目:抬头看。抬头张望;没有一个亲人。形容人生地疏、孤独无依。 |
腾声飞实 | 传扬名声与功业。谓使名实俱得传扬。 |
争分夺秒 | 不放过一分一秒;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。也作“分秒必争”。 |
材优干济 | 指才能优异,有干练的办事能力。 |
鸡毛蒜皮 |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。 |
一棍子打死 |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。 |
无微不至 | 微:细微;至:到。形容关怀、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。 |
始终一贯 | 自始至终都一样。 |
抗尘走俗 | 形容为了名利,到处奔走钻营。 |
强颜欢笑 | 心里不畅快,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。 |
为万安计 | 为绝对安全着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