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薰一莸的成语故事

拼音yī xūn yī yóu
基本解释薰:香草。莸:臭草。香臭夹杂,往往只闻其臭不闻其香。故用来比喻一善一恶之中,善易消而恶难除。有两个意思:(1)比喻善易消恶易存,或善不能止恶,恶能消善。
(2)一香一臭,善恶分明。
出处左传僖公四年:一薰一莸,十年尚犹有臭。 《左传》 僖公四年: 一薰一莸, 十年尚犹有臭。先秦‧左丘明《左传‧僖公四年》:一薰一莸,十年尚犹有臭。
一薰一莸的典故
春秋,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,先用龟卜算一下,结果不吉利,改用蓍草的筮法,结果不吉利的。献公说:“那就依筮叭。”卜人说:“不可,因为卜辞上说:专之渝,攘公之渝,一薰一莸,十年尚犹有臭。”意思是说献公的美德。
献公原已有三个好儿子,即太子,重耳及夷吾;专宠骊姬的结果,便会使他舍弃原有的爱心,将从前的爱子疏远,而爱骊姬那一人。这样,一好人和一坏人是不能相安的,即使经过十年之久,那臭 (指骊姬造成的罪恶) 气仍然除不清。当时献公一心爱骊姬,所以拒绝了卜人的劝告,立骊姬为夫人。
后来,骊姬想要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作太子,于是联络内廷的官吏,设计谋害太子,太子虽然逃到新城,但仍然自杀而死,重耳和夷吾则相继逃亡。可是,到献公一死,奚齐也被大臣们所杀,晋国车直在不安的政局下过了十年,和卜辞所说的话竟成了一种巧合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讴功颂德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民皆歌乐之,颂其德。” |
信及豚鱼 | 《周易 中孚》:“豚鱼吉。信及豚鱼也。” |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将安傅?” |
大惑不解 |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终身不解;大愚者,终身不灵。” |
雪兆丰年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古人云:‘雪兆丰年’。” |
费尽心机 | 宋 戴复古《石屏集 论诗绝句》:“有时勿得惊人句,费尽心机做不成。” |
春风风人 | 汉 刘向《说苑 贵德》:“管仲上车曰:‘嗟兹乎,我穷必矣!吾不能以春风风人,吾不能以夏雨雨人,吾穷必矣。’” |
一干二净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他是‘一毛不拔’,我们是‘无毛不拔’,把他拔的一干二净,看他如何?” |
路无拾遗 | 《孔子家语·相鲁》:“孔子初仕为中都宰,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,长幼异食、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、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、路无拾遗、器不雕伪,……” |
度己失期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