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鸣鹤之应鸣鹤之应的意思
míngzhīyīng

鸣鹤之应




鸣鹤之应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《易·中孚》:“鹤鸣在阴,其子和之。”王弼注:“立诚笃至,虽在闇昧,物亦应焉。”孔颖达疏:“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,则声闻于外,为同类之所应焉。”后以“鸣鹤之应”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。

出处《易·中孚》:“鹤鸣在阴,其子和之。”王弼注:“立诚笃至,虽在闇昧,物亦应焉。”孔颖达疏:“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,则声闻于外,为同类之所应焉。”

例子乃今穴居名彥,大夫垂访,诸君感鸣鹤之应,邕邕焉,锵锵焉。夫亦行古之道也。明·张居正《〈玉林清赏诗〉序》


基础信息

拼音míng hè zhī yīng

注音ㄇ一ㄥˊ ㄏㄜˋ ㄓ 一ㄥ

繁体鳴鶴之應

感情鸣鹤之应是中性词。

用法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鸣鹤之应的意思解释、鸣鹤之应是什么意思由普词查(pmcha.com)提供。

成语接龙(顺接)
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度己以绳 绳:纠正,约束。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,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。
歌功颂德 颂扬功绩和德行。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。功:功绩。德:德行。
支支吾吾 亦作“支支梧梧”。谓说话吞吞吐吐,含混躲闪。
卑谄足恭 卑:低下;谄:巴结奉承;足:音“巨”,过分;恭:恭顺。低声下气,阿谀逢迎,过分恭顺,取媚于人。
无妄之灾 无妄:意想不到的。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、牵连。
晕头转向 晕:头脑发昏;转向:辨不清方向。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。
缘悭分浅 悭:欠缺。缘分欠缺。指与对方无缘相见
举世混浊 举:全。混浊:不清明。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。比喻世道昏暗。
意气风发 意气:意志和气概;风发:形容俊伟豪迈。形容气概豪迈;精神振奋。
不僧不俗 僧:指和尚。指不三不四,不伦不类。
秣马厉兵 磨好兵器,喂好马。形容准备战斗。
算尽锱铢 算:计算;锱铢:旧制1两=4锱,1两=24铢,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。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。指苛敛钱财。
困而不学 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。
折臂三公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
民不畏死 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
一鼻子灰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。《红楼梦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这里,没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会他们去。”
本末倒置 本:树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树梢;比喻事物的枝节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;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。
以毒攻毒 攻:治。用毒药治病毒。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。
风急浪高 形容风浪很大。
令人满意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。
共商国是 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
马牛其风 谓马、牛奔逸。《书·费誓》:“马牛其风,臣妾逋逃,勿敢越逐。”孔颖达疏:“僖四年《左传》云:‘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’贾逵云:‘风,放也,牝牡相诱谓之风。’然则马牛风佚,因牝牡相逐,而逐至放佚远去也。”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。
亡命之徒 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
战战业业 戒慎畏惧貌。
有求必应 只要有人请求;就一定答应。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;好说话。
心上心下 形容心神不安。
忙不择价 匆忙中售货要不了好价钱。
男大当婚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