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书发冢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比喻口是心非、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。
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儒以诗礼发冢。”
例子清·高珩《<聊斋志异>序》:“不止诗书发冢,《周官》资篡而已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shī shū fà zhǒng
注音ㄕ ㄕㄨ ㄈㄚˋ ㄓㄨㄥˇ
繁体詩書發塚
感情诗书发冢是贬义词。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近义词诗礼发冢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皆大欢喜(意思解释)
- 灯蛾扑火(意思解释)
- 经史子集(意思解释)
- 默不做声(意思解释)
- 八斗之才(意思解释)
- 临危受命(意思解释)
-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(意思解释)
-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(意思解释)
- 偃旗息鼓(意思解释)
- 语重心长(意思解释)
- 目不斜视(意思解释)
- 大开方便之门(意思解释)
- 女扮男装(意思解释)
- 融会贯通(意思解释)
- 打情卖笑(意思解释)
- 鲜血淋漓(意思解释)
- 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(意思解释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释)
- 引领翘首(意思解释)
- 离本趣末(意思解释)
- 耳聪目明(意思解释)
- 脱口而出(意思解释)
- 昏聩无能(意思解释)
- 师严道尊(意思解释)
- 辞喻横生(意思解释)
- 平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(意思解释)
- 翼翼飞鸾(意思解释)
- 冠履倒易(意思解释)
※ 诗书发冢的意思解释、诗书发冢是什么意思由普词查(pmcha.com)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畏缩不前 | 畏惧退缩,不敢前进。 |
从俗浮沉 |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。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。 |
艺高人胆大 | 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。 |
默不做声 | 默:沉默。沉默不说一句话 |
先声夺人 | 声:声势;夺人:指动摇人心。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。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。 |
乌合之众 | 合:聚合;众;许多人。比喻临时杂凑的、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。 |
难上加难 | 难:不容易。形容极端的难度。 |
黄雀衔环 |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。指报恩。 |
不能自拔 | 拔:摆脱。不能将自己拔出来。指陷进很深的境地;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。 |
动魄惊心 | 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 |
风虎云龙 | 虎啸生风,龙起生云。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。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,贤臣遇明君。 |
马牛其风 | 谓马、牛奔逸。《书·费誓》:“马牛其风,臣妾逋逃,勿敢越逐。”孔颖达疏:“僖四年《左传》云:‘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’贾逵云:‘风,放也,牝牡相诱谓之风。’然则马牛风佚,因牝牡相逐,而逐至放佚远去也。”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。 |
遗世绝俗 | 遗世:遗弃世间之事。脱离社会独立生活,不跟任何人往来。 |
安闲自得 | 自得:自己感到舒适。安静清闲,感到非常舒适。 |
扪心自问 | 扪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着胸口;自己问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
子继父业 |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 |
屡试不爽 | 屡次试验都不错。 |
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|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。同“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”。 |
密锣紧鼓 | 锣声紧,鼓点密。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、声势。 |
字斟句酌 |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说话、作文章严谨慎重。斟酌:考虑;推敲。 |
改恶向善 | 指不再做恶,重新做好人。 |
沉鱼落雁 | 沉:使下沉;落:使落下。原指女子貌美;使游鱼下沉;使飞雁降落;不敢与之比美。后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。 |
师严道尊 | 为师之道要尊贵、庄严。《礼记 学记》:“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”宋 韩淲《涧泉日记》:“郑康成事马融,三年不得见,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……汉之师道尊严如此。” |
扯旗放炮 | 比喻公开张扬。 |
踵趾相接 | 谓脚迹相连。形容人数众多,接连不断。 |
迷迷糊糊 | 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,使浑浊不清。 |
翼翼飞鸾 | 指飞翔的样子。 |
一弹指顷 | 手指一弹的时间。比喻时间极短暂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