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姓

词语解释
百姓[ bǎi xìng ]
⒈ 普通人——相对于官员、干部而言。
例并皆暴犯百姓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百姓多闻其贤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英common people;
⒉ (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)
引证解释
⒈ 百官。
引《书·尧典》:“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”
孔 传:“百姓,百官。”
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官不易方,而财不匱竭;求无不至,动无不济;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,是利之内也。”
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此五义者既成於上,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。”
清 陈鳣 《对策》:“古所谓百姓即百官,故《尧典》或与黎民对言,或与四海对言,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。”
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:“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? 盘庚 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,是邦伯、师长、百执事(百官、百工)之人。”
⒉ 人民;民众。
引《书·泰誓中》:“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。”
孔颖达 疏:“此‘百姓’与下‘百姓懔懔’皆谓天下众民也。”
《论语·颜渊》:“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与足?”
宋 孔平仲 《孔氏谈苑·元旦占候》:“又云:‘芒种雨,百姓苦。’盖芒种须晴明也。”
明 高启 《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》:“春风三月满京华,肯入寻常百姓家。”
杨朔 《昨日的临汾》:“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:有驼背的老人,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,顽皮的小孩,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。”
国语辞典
百姓[ bǎi xìng ]
⒈ 百官族姓。古时贵族以其所封之地为姓,故称为「百姓」。
引《书经·尧典》:「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百姓昭明,协和万邦。」
《史记·卷一·五帝本纪》:「九族既睦,便章百姓。百姓昭明,合和万国。」
⒉ 泛指一般平民、国民。
引《易经·系辞上》:「百姓日用而不知,故君子之道鲜矣。」
《文选·袁宏·三国名臣序赞》:「夫百姓不能自治,故立君以治之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四〇回》:「我和你们众百姓在此痛饮一天,也是缘法。」
近布衣 平民 黎民 赤子 庶民 人民 子民 苍生
反国君
英语common people
德语Bevölkerung, der Mann auf der Strasse, Bewohner
法语peuple, les gens du peuple
分字解释
※ "百姓"的意思解释、百姓是什么意思由普词查(pmcha.com)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造句
1.解放军马上就要攻城了,消息一传出让那些平时横行霸道乡里的恶霸们惊恐万状。老百姓们则喜出望外,载歌载舞欢迎战士们的到来。
2.老百姓知道了,奔走相告,大家都在想办法要拯救玉龙。
3.开元二十三年,李隆基在五风楼大开歌舞宴席,一边饮酒助兴,一边欣赏歌舞,前来观看的百姓很多,嘈杂喧哗的声音一直不停,使得乐器不能演奏。
4.眼前的高楼洋房、豪华轿车让普通百姓望洋兴叹。
5.它可以缔造出一个盛世王朝,让百姓安居乐业;它同样也可以毁灭一切,让苍生涂炭。
6.在军阀混战的时代,房屋丘墟,生灵涂炭,老百姓苦不堪言。
7.太不真实了,完全是作秀,让老百姓觉得挺激列。
8.社会秩序不安定,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也会惶恐不安。
9.不是拿着老百姓的辛苦钱挥霍还得享受人民爱戴的。
10.决而出,大千世界何足道哉!大千世界芸芸众生,有修士腾云驾雾、恩怨情仇,有百姓比肩接踵、乐乐而行。
相关词语
- wǔ bǎi五百
- dí bǎi chóng敌百虫
- bǎi bìng百病
- èr bǎi èr二百二
- sān bǎi三百
- èr bǎi wǔ二百五
- zhū zǐ bǎi jiā诸子百家
- zhōng bǎi lùn中百论
- chǒu tài bǎi chū丑态百出
- qiān qí bǎi guài千奇百怪
- shēn jià bǎi bèi身价百倍
- fán bǎi凡百
- bǎi guān百官
- bǎi bǎo百宝
- yī yǐ dāng bǎi一以当百
- bǎi dú百毒
- xìng míng姓名
- bǎi jiā百家
- bǎi èr zǐ百二子
- bǎi fēn zhī bǎi百分之百
- bǎi yī bǎi suí百衣百随
- sì bǎi zhōu四百州
- shǎng yī quàn bǎi赏一劝百
- bǎi zhàn bǎi shèng百战百胜
- qiān chuí bǎi liàn千锤百炼
- bǎi kè百克
- bàn bǎi半百
- jù yuè sān bǎi距跃三百
- bǎi shòu百兽
- liú fāng bǎi shì流芳百世
- chóu cháng bǎi jié愁肠百结
- yú lóng bǎi biàn鱼龙百变